内存市场步入“超级周期”,AI推动价格全面飙升

2025-11-05 10:10:08 LH 88

转:

当前半导体行业正处在AI驱动的新需求浪潮与地缘政治引发的供应链风险并存的复杂局面,内存和先进制程(如HBM)受益于AI增长,而汽车等传统行业则因功率芯片的供应危机面临巨大不确定性。


图片


内存价格全面飙升

多家机构分析指出,全球内存市场在人工智能需求的强劲驱动下,正进入一个可持续数年的“超级周期”。


摩根士丹利预测,到2027年,全球内存市场规模有望突破3000亿美元。德邦证券强调,与此前由消费电子驱动的周期不同,本轮周期由AI计算基础设施需求主导,预计可持续性更强。


在“库存为王”的背景下,上游原厂控制出货并持续涨价。美光已通知渠道商内存产品涨价20%-30%;三星预计第四季度DRAM涨价15%-30%,NAND涨价5%-10%。行业人士称,四大内存品类全面缺货的情况“前所未有”。


美光科技高管预警,到2026年DRAM供应将面临“极端紧张”。由于AI服务器对高带宽内存(HBM)的需求激增(其消耗的晶圆量是标准DRAM的三倍),即使投入新产能,供应压力仍将巨大。



HBM价格战打响,三星施压海力士


三星电子将其12层HBM3E产品价格下调约30%(至约200美元),显著低于SK海力士的同类产品(约300美元)。


图片


海力士HBM4芯片面临外包生产带来的高成本,以及来自英伟达的定价压力,为应对竞争并实现其50万亿韩元的盈利目标,其必须持续优化技术和成本。


成熟工艺也在酝酿涨价


集邦咨询(TrendForce)调查显示,2025年下半年晶圆代工产能利用率超出预期,需求来源于AI、智能手机销售旺季以及IC厂商的低库存水平。AI服务器周边IC的订单挤占了部分消费电子产能。


部分代工厂计划在2026年上调服务价格,尤其是在BCD、功率器件等产能紧张的工艺平台。这标志着成熟工艺的激烈价格竞争暂告一段落,但2026年消费电子需求疲软等风险仍需警惕。


地缘政治加剧影响


荷兰对安世半导体的干预,引发了全球功率半导体市场的震荡,并对欧美汽车制造业构成严重威胁。安世半导体是全球领先的功率半导体IDM厂商,其小信号二极管、晶体管等多项产品出货量全球第一,汽车级功率MOSFET位居全球第二。其东莞工厂产能占公司总产能的80%。


图片


供应链消息称,二极管、MOSFET等关键元器件库存紧张,汽车级产品交期已延长至12周以上。预计第四季度价格将普遍上涨5%-15%,高端产品涨幅可能超20%。


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(ACEA)警告,现有芯片库存仅能维持数周,若不迅速解决,欧洲汽车生产将面临“严重中断”。美国汽车创新联盟也敦促尽快解决,否则将对全球汽车业产生溢出效应。


量伙公众号

量伙百家号

电话咨询
客户案例